●教學策略 文/孟瑛如(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)
身心障礙學生常因各種危險因子(例如:低自尊、低社經、低社交技巧等),易成為霸凌或被霸凌者,而又因缺乏各種保護因子(例如:家庭支持度、親密好友、興趣嗜好、團體接納等),較缺乏復原力。
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成為霸凌或被霸凌的高危險群時,教師應站在身心障礙學生的立場,協助他們融入班級,進而避免他們出現霸凌或成為被霸凌的犧牲者。
在教育部計畫引進各類專業輔導人員進入校園,輔導學者呼籲要注重溝通技巧,教師強調加強品德教育,家長要求投注更多教育經費的同時,教師應該認知:在現今幾乎每個班上都有身心障礙學生的情況下,班級整體氣氛的營造是件非常重要的事。唯有讓身心障礙學生融入班級經營,讓每個學生在班上都能享有尊嚴與自主權,營造接納的氣氛,才能進而減少霸凌行為。
班級經營中,要讓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尊嚴與自主權,須達成「人人有事做,人人很快樂」的目標。人人有事做較易達成,但要在有事做時,人人很快樂,就需要一些技巧。以下小技巧或活動提供教師參考:
一、營造班級大家庭氣氛:以前家庭兄弟姐妹多,像大富翁或撲克牌遊戲等需多人一起玩的活動,或手足間爭執與和好的過程學習,常出現在家庭中。但現在家庭孩子生得少,類似活動和學習必須在教室內才能達成。
建議老師在一開學營造班級氣氛時,便應反覆說明一個概念:「我們×年×班就是一個大家庭,同學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!」並讓全班體認到大家因為有緣才能在同一班,而且強調時間的獨占性,因為在每個人的生命中,這一段時間的同窗之誼是永遠不會改變的;再帶入兄弟姐妹應互相照顧的觀念,如有自信的人更懂得如何愛護兄弟姐妹,沒自信的人才會連兄弟姐妹都欺負,避免霸凌現象出現。
二、教導理性思考:理性思考的第一步驟是凡事以事實為基礎。例如孩子抱怨他人緣不好,可問他用過哪些方法交朋友,而非立刻建議方法。第二步驟則是,所有決定應符合以下四要點:能保護你的生活、使你更迅速達到目標、使你和別人保持良好關係,以及防止人際衝突的發生。遇到挫折時,更應衡量前述四個重點來解決問題。
三、推展友善運動:沒有快樂的老師,不會有快樂的學生。現今教育的工作環境壓力越來越大,但教師應勉勵自己,如果要投注一輩子心力做一件事,那麼一定要快樂的做,同時學會真心接納,才能擁有永續的成就感與快樂。
事實上,要改善班上人際關係的方法很簡單:第一是要大家都能叫出每個同學的名字,而非綽號。第二是面對同學時保持微笑,剛開始時,學生總會不習慣或互相嘲笑,教師一定要帶頭做,習慣後,班級氣氛自然有很大改變。第三是鼓勵學生在班上至少做四件事:一是真誠的關心同學,二是聽同學談他的事,三是談同學喜歡的話題,四是覺得同學很重要。教師可以訂定獎勵制度,鼓勵做到的同學,定期在聯絡簿的小日記寫下過程與感想。
當班級氣氛達到一定程度的融洽時,可設定願景,鼓勵大家一起完成。例如,捐獻小額零用金,共同長期認養家扶中心孩童;與偏鄉或其他學校交流;與特教班或附近教養機構合作一日志工活動等。
四、從勞動中教導謙卑與寬容:古人所謂「灑掃應對進退」,以及現今日本推展的所謂「實踐清掃學」,都是秉持與其說一百句話,不如做一件事的教導原則。建議教師在打掃時間一定要跟著學生做,而非僅事後檢查。例如:日本愛知縣一位高校教師成立「便教會」,鼓勵教師放下身段與學生一起洗廁所,讓學生由勞動中學會謙卑與寬容。環境清掃乾淨後,學生會覺察、感動與改變,而經由自己所完成的,更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成就感。
建議教師一定要儘可能所有課程都按課表上課,並讓每個學生都有他發揮的餘地,除了課業學習外,讓班上同學享受一起工作的快樂,不論烹飪或童軍活動,甚至藉由體育課一起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。在人人有事做,人人很快樂的班級,相信各種霸凌行為都會自然減少!